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目前無法完全治愈,但通過規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進展。
1、疾病特點與治療目標: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一種慢性膽汁淤積性肝病,以膽管纖維化狹窄為特征。治療核心在于延緩肝硬化進程,緩解瘙癢、黃疸等癥狀。常用藥物包括熊去氧膽酸、奧貝膽酸等利膽劑,合并細菌性膽管炎時需使用抗生素。對于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是最終治療手段。
2、分期管理與預后:
早期患者通過藥物干預可維持10年以上肝功能穩定,中期需結合膽管擴張術改善膽汁引流,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約50%。定期監測肝功能、MRCP檢查至關重要,建議每3-6個月隨訪一次。合并潰瘍性結腸炎者需同步控制腸炎活動。
3、日常管理要點:
嚴格戒酒并避免高脂飲食,每日補充維生素D3和K1預防骨質疏松及凝血障礙。出現皮膚瘙癢時可使用陰離子交換樹脂,皮膚干燥者需涂抹保濕霜。建議接種甲肝、乙肝疫苗,避免生食海鮮以防感染性并發癥。
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游泳、快走有助于改善代謝,飲食選擇低銅高蛋白配方,限制動物內臟及堅果攝入。心理支持不可忽視,加入病友互助組織可緩解焦慮情緒。出現持續發熱、腹痛加重需立即就醫排查膽管炎急性發作。定期進行肝彈性檢測和腫瘤標志物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肝硬化或膽管癌變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