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50%,屬于常見肛腸疾病,多數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
痔瘡是直腸末端黏膜下靜脈叢和肛管皮下靜脈叢擴張、淤血形成的團塊,根據發病部位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高發年齡集中在30-50歲,久坐、便秘、妊娠、辛辣飲食等是主要誘因。輕度痔瘡表現為便后出血、肛門瘙癢;重度可能出現脫出、嵌頓或血栓形成。保持規律排便、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坐久站可有效預防。癥狀加重時需就醫,通過肛門鏡檢查明確分期。
痔瘡患者日常需注意肛門清潔,便后建議用溫水沖洗。飲食上多吃芹菜、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避免搬運重物或劇烈運動增加腹壓,可進行提肛鍛煉增強盆底肌功能。急性發作期可用溫水坐浴緩解疼痛,若出現持續出血或脫出無法回納,應及時到肛腸科就診,必要時接受硬化劑注射、膠圈套扎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