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綜合征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手部正中神經受壓引起的功能障礙,常見癥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或刺痛,夜間癥狀加重,可能伴隨握力下降、肌肉萎縮。
1、感覺異常:早期典型癥狀為拇指、食指及中指掌側持續性麻木或針刺感,夜間或手腕過度屈伸時加重。部分患者描述為“戴手套感”,可能與腕管內壓力增高導致神經缺血有關。
2、夜間痛醒:約60%患者因睡眠時手腕不自覺屈曲,誘發疼痛或麻木而驚醒。甩手動作可暫時緩解,這與體位性靜脈回流受阻、神經水腫相關。
3、精細動作障礙: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扣紐扣、持筷等精細動作困難。神經長期受壓導致傳導速度下降,肌肉協調性減弱是主要原因。
4、大魚際萎縮:病程超過1年者可能出現大魚際肌群拇短展肌、拇對掌肌體積縮小。肌電圖檢查可發現失神經電位,提示軸索變性已發生。
5、Tinel征陽性:叩擊腕橫韌帶近端時,出現觸電樣放射痛至手指。該體征特異性約50%,需結合神經傳導檢查確診。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重復性手腕動作,使用腕部支具保持中立位。維生素B6補充可能改善輕度癥狀,但中重度患者需考慮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或腕橫韌帶切開減壓術。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三文魚、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可輔助神經修復。若出現持續性麻木或肌肉萎縮,需及時進行神經電生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