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頭皮癬主要由風熱外襲、血虛風燥、濕熱蘊結、情志失調、肝腎不足等因素引起。治療需辨證施治,結合內服外治法調理體質。
1、風熱外襲:
風熱邪氣侵襲頭皮肌表是常見誘因,表現為頭皮紅斑丘疹伴劇烈瘙癢,搔抓后出現鱗屑。多因氣候炎熱、汗出受風導致腠理開泄,風熱之邪乘虛而入。治療宜疏風清熱,常用消風散加減,外用以黃柏、苦參煎湯外洗。
2、血虛風燥:
久病或體質虛弱者易出現陰血虧虛,頭皮失養則干燥脫屑,夜間瘙癢加重。常見于產后、貧血或長期熬夜人群。需養血潤燥,方選當歸飲子配合首烏藤、雞血藤等藥材,飲食可增加黑芝麻、核桃等補血食材。
3、濕熱蘊結:
過食肥甘厚味或脾虛運化失常,濕熱濁邪上蒸頭皮,形成油膩性厚痂,多伴口苦黏膩。常見于青壯年脂溢性皮炎患者。治療需清熱利濕,選用萆薢滲濕湯,局部可用馬齒莧搗敷。
4、情志失調:
長期精神緊張或郁怒傷肝,氣機不暢則血瘀化燥,表現為頭皮界限清楚的紅斑,情緒波動時加重。需疏肝解郁,逍遙散配合合歡皮、玫瑰花等疏肝藥材,配合情志調節。
5、肝腎不足:
中老年或房勞過度者肝腎精血虧虛,頭皮出現干燥灰白鱗屑,常伴腰膝酸軟。需滋補肝腎,方用六味地黃丸加減,食療可選用枸杞、山茱萸等藥食同源之品。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頭皮清潔但不過度洗滌。推薦食用薏苡仁粥健脾祛濕,用側柏葉煮水外洗可輔助止癢。保證充足睡眠,冬季減少電熱毯使用以防燥熱。情志不暢時可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配合百會穴按摩改善頭皮氣血循環。急性期忌食海鮮發物,慢性調理階段可逐步添加黑豆、桑葚等補腎食材。注意避免搔抓繼發感染,若出現膿皰、發熱等表現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