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時尿道刺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結石、尿道損傷、前列腺炎、性傳播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抗生素治療、排石處理、損傷修復、抗炎治療、針對性治療等方式緩解。
1、尿路感染:細菌侵入尿道引發炎癥反應,常見于女性生理結構特殊或飲水不足人群。典型癥狀包括尿頻尿急、排尿灼熱感,可能伴隨下腹隱痛。治療需根據尿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
2、尿道結石:泌尿系統結晶物質堵塞尿道造成機械性刺激,與高草酸飲食或代謝異常有關。特征性表現為排尿中斷、肉眼血尿,疼痛可放射至會陰部。直徑<6mm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口服坦索羅辛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
3、尿道損傷:導尿操作不當或外力撞擊導致黏膜破損,常見于留置導尿管患者或騎跨傷后。臨床可見排尿困難、尿道口滴血,可能形成假性通道。輕度損傷通過膀胱沖洗和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自愈,嚴重裂傷需尿道吻合術修復。
4、前列腺炎:中青年男性因久坐或憋尿誘發前列腺充血,致病菌經尿道上行感染。表現為會陰部墜脹、尿末滴白,可伴性功能障礙。慢性病例需采用α受體阻滯劑聯合植物制劑治療,常用藥物有特拉唑嗪、鋸葉棕提取物。
5、性傳播疾病: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特異性尿道炎,通過不潔性接觸傳播。典型癥狀為尿道膿性分泌物、晨起糊口現象,可并發附睪炎。確診后需足療程使用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治療,性伴侶需同步篩查。
每日飲水量應維持在2000ml以上,避免長時間憋尿。飲食注意限制酒精及辛辣刺激食物,可適量飲用蔓越莓汁預防尿路感染。保持外陰清潔干燥,性生活后及時排尿。出現持續發熱、腰痛或血尿癥狀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診,育齡期女性需排除婦科炎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