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造影通常不會產生劇烈疼痛,檢查過程中可能出現輕微不適或局部壓迫感。檢查前會進行局部麻醉,操作時以導管穿刺為主,多數患者耐受良好。
1、麻醉鎮痛:檢查前在穿刺點注射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藥物,能有效阻斷痛覺神經傳導。皮膚穿刺時僅有短暫蚊叮感,導管在血管內推進時無痛覺。
2、血管穿刺:采用Seldinger技術經股動脈或橈動脈穿刺,穿刺針直徑約2毫米。穿刺瞬間存在輕微刺痛,類似靜脈采血程度,壓迫止血后不適感迅速消失。
3、造影劑反應:注射碘海醇等造影劑時可能出現全身發熱感,屬于正常藥物代謝反應。少數人對造影劑敏感可能產生惡心,但不會引發持續性疼痛。
4、導管操作:導管在血管內行進時可能刺激血管壁,產生輕微牽拉感。醫生會通過實時影像導航減少接觸,多數人僅感覺血管內異物移動。
5、術后護理:拔管后需壓迫止血15-20分鐘,包扎部位可能有脹痛。術后24小時內避免穿刺側肢體劇烈活動,通常三天內不適感完全消失。
檢查后建議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24小時內避免泡澡或游泳。日常可適當散步促進造影劑代謝,飲食多補充水分加速藥物排出。出現持續疼痛或穿刺處血腫需及時返院復查,術后一周內避免提重物或高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