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應排出第一泡尿,超過48小時未排尿需及時就醫排查原因。
排尿延遲可能與水分攝入不足、環境溫度過低等生理性因素有關。新生兒腎臟濃縮功能尚未完善,出生后需通過哺乳補充水分。母乳喂養的新生兒排尿時間通常早于配方奶喂養者,因母乳含水量更高。環境溫度低于24攝氏度時,體表水分蒸發減少,也可能導致排尿延遲。
病理性因素需警惕泌尿系統畸形或腎功能異常。后尿道瓣膜、輸尿管狹窄等先天畸形可能造成排尿困難,常伴有腹部膨隆、哭鬧不安等癥狀。新生兒敗血癥、重度窒息等疾病引發的急性腎損傷,可能出現尿量銳減甚至無尿,多伴隨皮膚花紋、反應低下等全身癥狀。
日常護理需保持室溫26-28攝氏度,每2-3小時哺乳一次。觀察尿布濕度變化,記錄首次排尿時間。若發現排尿時哭鬧、尿線細弱或尿色深黃,應及時兒科就診。哺乳后輕柔按摩嬰兒下腹部,或使用溫熱毛巾敷會陰部,有助于刺激排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