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部分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可能具有傳染性。
1、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肝功能衰竭。這類病毒通過血液、母嬰或性接觸傳播,需進行血清學檢測確診??共《局委熆蛇x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索磷布韋等藥物。
2、酒精性肝?。?/h3>
長期過量飲酒導致肝臟代謝負荷過重,可能進展為肝功能衰竭。戒酒是首要干預措施,需配合營養(yǎng)支持治療,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建議達到1.2-1.5g/kg體重。
3、藥物性肝損傷:
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抗結核藥物等肝毒性物質可能誘發(fā)急性肝衰竭。治療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N-乙酰半胱氨酸是治療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劑。
4、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系統(tǒng)異常攻擊肝細胞可能導致慢性肝功能衰竭。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硫唑嘌呤是標準治療方案,病情嚴重者需考慮肝移植手術。
5、代謝性疾病:
Wilson病、血色病等遺傳代謝缺陷可能引起銅或鐵沉積損傷肝臟。青霉胺驅銅治療、靜脈放血祛鐵治療可延緩疾病進展,肝移植是終末期患者的根治手段。
肝功能衰竭患者應保證每日35-40kcal/kg熱量攝入,限制鈉鹽攝入在2g/日以下。適度進行床邊腳踏車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預防肌肉萎縮。護理重點包括監(jiān)測意識狀態(tài)、記錄24小時出入量、定期檢測凝血功能和國際標準化比值。出現(xiàn)肝性腦病前驅癥狀或凝血功能障礙時應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