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臨終前常見八大征兆包括意識模糊、呼吸困難加重、尿量減少、四肢冰冷、血壓下降、心率異常、食欲喪失及回光返照。這些表現與多器官功能衰竭相關,需結合患者基礎疾病綜合判斷。
1、意識模糊:
腦灌注不足導致譫妄或嗜睡,表現為時間地點定向力障礙、言語混亂。這與腦缺氧、代謝廢物堆積有關,可能伴隨血氧飽和度低于90%。家屬需保持環境安靜,避免過度刺激患者。
2、呼吸困難:
端坐呼吸和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加劇,肺部聽診可聞及濕啰音。心輸出量銳減引發肺淤血,患者常出現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鼻翼扇動,需抬高床頭60度緩解癥狀。
3、尿量減少:
24小時尿量少于400毫升提示腎功能惡化。心腎綜合征導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可能伴隨血肌酐翻倍升高。此時需記錄出入量,但避免過度限制液體攝入加重痛苦。
4、四肢冰冷:
末梢循環衰竭使皮膚溫度低于35℃,出現花斑樣改變。心排血量降低至正常值30%以下時,肢體遠端脈搏微弱甚至消失,提示外周血管收縮代償機制已失代償。
5、血壓下降:
收縮壓持續低于90mmHg且對升壓藥無反應。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導致每搏輸出量減少,常合并脈壓差縮小至20mmHg以內,預示循環系統即將崩潰。
6、心率異常:
心室率超過14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心電圖顯示室性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和心肌缺血引發電活動不穩定,可能突然出現室顫或心臟停搏。
7、食欲喪失:
胃腸淤血導致完全拒食拒飲,體重一周內下降超5%。肝功能受損使白蛋白低于30g/L,口腔黏膜出現潰瘍,此時不必強迫進食,保持口腔濕潤即可。
8、回光返照:
臨終前24-48小時可能出現短暫意識清醒、食欲恢復。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應激反應導致兒茶酚胺短暫升高,這種狀態通常持續數小時,需做好告別準備。
對于終末期心衰患者,應以提高生存質量為核心。保持半臥位緩解呼吸困難,使用氣墊床預防壓瘡,每2小時協助翻身。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必要時霧化吸入稀釋痰液。疼痛控制可選用嗎啡類鎮痛藥,但需注意呼吸抑制風險。音樂療法和撫觸溝通能減輕焦慮,家屬應避免在床前過度哭泣造成患者心理負擔。營養支持以流質為主,吞咽困難時可使用口腔棉簽濕潤。終末護理重點在于維護尊嚴,減少有創操作,讓患者安詳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