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酸味通常由汗液分解、真菌感染、角質堆積、衛生習慣不良或代謝異常等因素引起。
1、汗液分解:
足部汗腺密集,每天分泌大量汗液。汗液本身無味,但與皮膚表面細菌如短桿菌作用后,會分解產生異戊酸等揮發性脂肪酸,產生特殊酸臭味。這種情況在運動后或穿不透氣鞋襪時尤為明顯。
2、真菌感染:
足癬俗稱腳氣由紅色毛癬菌等真菌引起,可能伴隨腳趾縫脫皮、瘙癢。真菌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酸性物質,與汗液混合后加重異味。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現頑固性感染。
3、角質堆積:
足底角質層較厚,死亡角質細胞堆積后經細菌分解會產生類似奶酪的酸腐味。長期穿硬底鞋或缺乏足部去角質護理者更常見,可能伴隨腳跟皸裂。
4、衛生習慣不良:
連續穿同一雙鞋襪、未及時清洗足部會導致細菌繁殖加速。尼龍襪等合成纖維材質透氣性差,容易形成潮濕環境,促進微生物滋生。
5、代謝異常:
少數情況下,遺傳性代謝疾病如三甲基胺尿癥或肝腎功能障礙可能導致體味異常。這類患者往往全身散發特殊氣味,且通過常規清潔難以消除。
建議每日用溫水及抗菌皂清洗足部,重點清潔趾縫;選擇吸濕排汗的棉質襪子和透氣鞋款,避免連續兩天穿同一雙鞋;定期用浮石去除角質,鞋柜內放置除濕劑。若伴隨皮膚脫屑、糜爛或異味持續加重,需皮膚科就診排除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出現足部異味時更應提高警惕,及時檢查是否存在微循環障礙或感染跡象。日常可嘗試茶葉泡腳綠茶含茶多酚抑菌或使用含氧化鋅的足粉保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