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腫脹、壓痛和關節僵硬,常見于肩部、肘部、手腕和膝蓋等部位。
1、局部疼痛:
肌腱炎最典型的癥狀是受累肌腱區域的持續性鈍痛或刺痛,尤其在活動時加重。例如肩袖肌腱炎表現為抬臂時肩關節疼痛,跟腱炎則會在行走或跑步時足跟后方疼痛。疼痛初期可能輕微,隨著炎癥發展會逐漸加劇。
2、活動受限:
由于疼痛和炎癥反應,受累關節的活動范圍會明顯受限。如網球肘患者難以握持物品,膝關節肌腱炎會導致下蹲困難。這種功能障礙通常與特定動作相關,休息時可緩解。
3、局部腫脹:
炎癥反應會導致肌腱周圍組織液滲出,表現為患處皮膚發紅、溫度升高和肉眼可見的腫脹。腕部肌腱炎可能出現"腱鞘囊腫",而跟腱炎會在足跟后方形成梭形膨大。
4、壓痛明顯:
按壓受累肌腱可引發劇烈疼痛,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如肱二頭肌肌腱炎在肩前部壓痛明顯,髕腱炎在膝蓋骨下方有固定壓痛點。壓痛點多與肌腱解剖走行一致。
5、關節僵硬:
晨起或長時間靜止后,受累關節會出現僵硬感,活動數分鐘后緩解。這種癥狀在手指屈肌腱鞘炎彈響指中尤為典型,可能伴隨活動時的彈響或卡頓感。
對于肌腱炎患者,建議避免重復性動作和過度負荷,急性期可采用冰敷減輕腫脹。選擇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維持關節活動度,飲食上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魚、亞麻籽等抗炎食物。使用護具分散肌腱壓力,工作時注意勞逸結合,每30分鐘活動關節。若癥狀持續超過2周或出現夜間靜息痛,需及時就醫排除肌腱斷裂等嚴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