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恢復期出現咯血可能與病灶吸收過程中的毛細血管破裂、繼發感染或基礎疾病加重有關,常見原因包括炎癥刺激、支氣管黏膜損傷、合并肺結核、凝血功能障礙及肺栓塞等。
1. 炎癥刺激:
肺炎病灶吸收時,局部充血水腫的支氣管黏膜可能因劇烈咳嗽或炎癥反應導致微小血管破裂。這種咯血量通常較少,呈血絲痰,隨著炎癥消退可自行緩解。需避免用力咳嗽,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鎮咳藥物。
2. 黏膜損傷:
長期咳嗽或支氣管鏡檢查等操作可能造成氣道黏膜機械性損傷。損傷部位在修復過程中可能因新生血管脆弱而滲血,表現為間斷性少量咯血。保持呼吸道濕潤、避免刺激性氣體吸入有助于黏膜修復。
3. 合并肺結核:
活動性肺結核是肺炎后咯血的常見繼發病因,結核桿菌侵蝕肺組織可破壞血管壁。典型表現為午后低熱、盜汗伴鮮紅色血痰,需通過痰抗酸染色和胸部CT確診。抗結核治療需持續6個月以上。
4. 凝血異常:
重癥肺炎可能引發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導致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因子消耗。患者常伴有皮膚瘀斑、牙齦出血等表現,凝血功能檢查顯示PT/APTT延長。需及時補充凝血因子或輸注血小板。
5. 肺栓塞:
肺炎臥床期間血液高凝狀態可能誘發肺血栓栓塞,血管阻塞導致肺梗死時可出現突發胸痛伴咯血。D-二聚體升高和CT肺動脈造影可確診,需立即啟動抗凝治療,嚴重者需溶栓。
肺炎恢復期咯血患者應保持半臥位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和情緒激動。飲食選擇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藕粉、米湯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監測體溫和咯血量變化,若出現咯血量增加每日超過50毫升、持續發熱或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排查支氣管擴張、肺癌等嚴重并發癥。建議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胸部CT等檢查明確病因,吸煙者應嚴格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