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綜合征是一組以運動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統稱,主要包括原發性帕金森病和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兩大類,典型特征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平衡障礙。
1、核心癥狀:
運動遲緩是最具診斷意義的癥狀,表現為起床翻身等日常動作啟動困難;靜止性震顫在放松時出現,頻率為4-6Hz;肌強直呈鉛管樣或齒輪樣阻力;姿勢反射障礙導致前沖步態或凍結步態。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減退、便秘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2、病理基礎:
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是主要病理改變,導致基底神經節環路功能紊亂。路易小體形成是原發性帕金森病的特征性表現,繼發性病例則與腦血管病、藥物毒性或腦外傷等因素相關。
3、臨床分型:
原發性帕金森病占80%以上,病因與遺傳和環境交互作用有關;繼發性類型包括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常見于基底節區梗死、藥源性如吩噻嗪類藥物誘發和中毒性如一氧化碳中毒后遺癥。
4、診斷標準:
需滿足運動遲緩加至少一項其他運動癥狀,并排除多系統萎縮、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帕金森疊加綜合征。DAT-SPECT顯像可顯示紋狀體多巴胺轉運體減少,輔助鑒別特發性震顫等疾病。
5、治療原則:
左旋多巴仍是改善運動癥狀的金標準,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如普拉克索可用于年輕患者早期治療。深部腦刺激術適用于藥物療效減退者。康復訓練需重點進行步態平衡和語音清晰度訓練。
日常建議保持規律有氧運動如太極或游泳以改善運動協調性,地中海飲食模式可能延緩病情進展。家居環境需移除地毯等易絆倒物品,浴室加裝防滑墊。癥狀波動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避免蛋白飲食影響藥效,同時監測直立性低血壓等并發癥。建議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預防跌倒骨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