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多數情況下無法完全治愈,但可通過醫學干預和生活方式調整有效控制病情進展。血管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俗稱,屬于慢性退行性病變,其核心病理改變為血管壁脂質沉積、纖維化及鈣化。
一、疾病分期與癥狀表現:
早期表現為血管彈性下降,可能出現間歇性頭暈或肢體麻木;中期伴隨穩定型心絞痛、間歇性跛行等缺血癥狀;晚期可引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急性事件。臨床通過頸動脈超聲、冠脈CTA等檢查評估硬化程度。
二、干預措施與日常管理:
藥物治療包含阿托伐他汀鈣片、阿司匹林腸溶片、鹽酸貝那普利片等,用于調節血脂、抗血小板及控制血壓。嚴重狹窄者需進行支架植入術或動脈內膜剝脫術。日常需嚴格控鹽每日<5g,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增加深海魚類和堅果攝入
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戒煙并控制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定期監測頸動脈斑塊變化。合并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需將血壓維持在130/80mmHg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內
心理疏導方面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避免焦慮情緒影響自主神經調節。家屬應協助制作低脂食譜,共同參與運動計劃。對于已發生不可逆病變的血管段,治療目標轉為預防并發癥及維持殘余血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