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損傷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通常由急性外傷、慢性勞損、肌腱退化、肩峰形態異常、代謝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急性外傷:
跌倒或提拉重物時肩部突然受力可能導致肩袖撕裂,表現為突發劇痛和抬臂困難。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用三角巾懸吊固定患肢2-3周,局部冰敷每次15分鐘,每日3-4次。
2、慢性勞損:
長期重復過頭動作如游泳、粉刷墻壁會引發肌腱反復微損傷,出現夜間鈍痛和關節彈響。建議調整工作姿勢,使用 ergonomic 工具,每日進行鐘擺運動改善血液循環。
3、肌腱退化:
50歲以上人群膠原蛋白流失加速肌腱脆性增加,可能與維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補充乳清蛋白、進行抗阻訓練可增強肌腱強度,水中運動能減少關節負荷。
4、肩峰形態異常:
鉤型肩峰患者易發生肩峰下撞擊,通常伴隨岡上肌鈣化和肱二頭肌長頭腱炎。超聲引導下注射得寶松緩解炎癥,關節鏡肩峰成形術能擴大肩峰下間隙。
5、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延緩肌腱修復,表現為傷口愈合延遲和持續性酸脹。控制血糖在6-8mmol/L,口服甲鈷胺營養神經,體外沖擊波治療促進組織再生。
恢復期建議采用三階段康復方案:疼痛期以被動關節活動為主,使用彈力帶進行肩胛穩定訓練;增生期逐步加入主動活動度練習,如爬墻運動和滑輪訓練;重塑期通過啞鈴飛鳥增強肌力。飲食注意增加三文魚、奇異果等抗炎食物攝入,避免高糖飲食影響膠原合成。每周3次30分鐘的快走或游泳維持心肺功能,睡眠時用枕頭支撐患側手臂減輕壓力。癥狀持續超過6周或出現肌肉萎縮需復查MRI評估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