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發脹可就診血管外科或骨科,常見原因包括靜脈回流障礙、肌肉勞損、電解質紊亂、淋巴系統疾病及深靜脈血栓。
1、靜脈問題:
下肢靜脈曲張或靜脈功能不全可能導致血液淤積,表現為小腿脹痛、皮膚色素沉著。需進行下肢靜脈超聲檢查,日常可穿彈力襪、避免久站久坐促進回流。
2、肌肉勞損:
運動過度或姿勢不當引發腓腸肌損傷,伴隨局部壓痛和活動受限。建議冷敷緩解腫脹,配合拉伸訓練改善肌肉彈性。
3、代謝異常:
低鉀血癥或腎功能異常會造成細胞外液潴留,出現對稱性水腫。需檢測血電解質和尿常規,適量補充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
4、淋巴水腫:
淋巴結切除術后或感染可能破壞淋巴循環,導致皮膚增厚和凹陷性水腫。治療需進行手法引流,穿戴壓力繃帶減輕癥狀。
5、血栓風險:
深靜脈血栓形成與長期制動、凝血異常有關,突發單側腫脹伴皮溫升高需緊急處理。通過D-二聚體檢測和血管造影確診,抗凝治療常用利伐沙班、肝素。
日常避免高鹽飲食加重水鈉潴留,推薦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改善循環。若腫脹持續超過72小時或伴隨呼吸困難,需立即排查肺栓塞等危急情況。長期久坐人群建議每小時活動踝泵促進靜脈回流,睡眠時墊高下肢15-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