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腫瘤能否治愈取決于腫瘤性質、分期及個體差異。早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經規范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晚期轉移性腫瘤則以延長生存期為目標。
一、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腫瘤局限于膀胱黏膜層或固有層時,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聯合術后膀胱灌注化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常用灌注藥物包括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等,需定期膀胱鏡復查。日常需戒煙、避免接觸苯胺類化學物質,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降低復發風險。
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腫瘤侵犯肌層需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配合新輔助化療可提高生存率。術后可能采用回腸代膀胱或腹壁造口方式排尿,需進行排尿功能訓練。若存在淋巴結轉移,需結合順鉑、吉西他濱等方案進行全身化療,五年生存率約為50%。
三、轉移性膀胱癌:
已發生遠處轉移時以姑息治療為主,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可延長生存期。骨轉移患者需配合唑來膦酸預防病理性骨折,同時進行疼痛管理和營養支持。此階段建議通過心理咨詢緩解焦慮,家屬需協助監測體溫、體重等變化。
飲食需保證每日優質蛋白攝入,推薦魚肉、豆制品等低脂食材,限制紅肉及腌制食品。術后三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可進行散步、八段錦等低強度活動。日常記錄排尿日記,觀察尿液顏色及排尿頻率,出現血尿或排尿困難需立即復查。保持會陰部清潔,造口護理需使用專用造口袋并定期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