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酒會增加肝癌的患病風險。酒精在肝臟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會損傷肝細胞,長期飲酒可能導致肝硬化,進而發展為肝癌。
酒精進入人體后,約90%在肝臟代謝。乙醇脫氫酶將其轉化為乙醛,乙醛脫氫酶再將乙醛轉化為乙酸。乙醛具有強毒性,會破壞肝細胞DNA,導致肝細胞異常增生。長期飲酒會使肝臟長期處于炎癥狀態,逐漸形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最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肝細胞再生過程中容易出現基因突變,增加肝癌發生概率。
1、酒精性肝病的發展階段:
初期表現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隱痛、乏力等癥狀。繼續發展會形成酒精性肝炎,出現黃疸、腹水等表現。最終可能進展為肝硬化,肝臟失去代償功能,出現門靜脈高壓、肝性腦病等嚴重并發癥。肝硬化患者每年有1-2%的概率發展為肝癌。
2、肝癌的高危因素:
除長期飲酒外,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黃曲霉毒素暴露等都是肝癌的危險因素。具有這些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飲酒量。肝癌早期常無明顯癥狀,晚期可能出現消瘦、腹痛、黃疸等表現,定期體檢對高危人群尤為重要。
建議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飲食注意多攝入新鮮蔬果、全谷物,限制高脂高糖食物。乙肝病毒攜帶者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出現持續乏力、食欲減退、皮膚黃染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