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篩查后需重點關注感染防護、癥狀監測、接觸者管理、生活調整及復查隨訪五方面事項。
1、感染防護:
篩查后若結果為活動性肺結核,需立即采取呼吸道隔離措施。患者應佩戴口罩,避免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咳嗽時用紙巾遮掩口鼻。居住環境保持通風,每日開窗2-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個人物品如餐具、毛巾需單獨使用并定期消毒,痰液要用專用容器收集并經消毒處理。
2、癥狀監測:
密切觀察咳嗽、咳痰、發熱、盜汗等癥狀變化。典型肺結核表現為持續2周以上的干咳或帶血絲痰,午后低熱37.3-38℃,夜間汗濕衣被。若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體重驟降等加重表現,或篩查后新發癥狀,需及時就醫。
3、接觸者管理:
確診患者應主動告知近期密切接觸者如同住家人、同事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或胸部X線檢查。接觸者若出現咳嗽超過2周、持續低熱等癥狀,需優先安排篩查。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屬于高危人群,即使無癥狀也建議預防性檢查。
4、生活調整:
保持規律作息,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飲食需高蛋白、高維生素,每日攝入雞蛋、瘦肉、豆制品等優質蛋白不少于100克,新鮮蔬菜水果500克以上。戒煙戒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度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活動加重消耗。
5、復查隨訪:
篩查陽性者需按醫囑完成痰涂片、痰培養等進一步檢查。確診患者應嚴格遵循6-8個月標準化療方案,治療期間每月復查肝腎功能。完成療程后仍需每3-6個月隨訪1次,持續2年。潛伏感染者可能需接受3-9個月預防性用藥,期間定期監測藥物不良反應。
肺結核篩查后的護理需兼顧生理與心理需求。除規范用藥外,建議每日攝入300毫升牛奶或酸奶補充鈣質,食用百合、銀耳等潤肺食材。保持居室濕度在40%-60%,使用加濕器時注意定期清潔。心理方面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焦慮,加入患者互助小組獲得社會支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受涼等誘發因素,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合并感染風險。所有密切接觸者應在患者確診后3個月內完成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