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顏色鮮紅屬于正常現象。血液顏色受血紅蛋白氧化程度影響,新鮮血液通常呈現鮮紅色,表明子宮內膜脫落順暢且出血速度較快。
1. 正常月經顏色的生理機制:
月經血由動脈血和靜脈血混合組成,鮮紅色多源于含氧量較高的動脈血。月經初期因子宮內膜快速剝脫,血液未充分氧化即排出,故呈現鮮紅色。這種顏色常見于月經量較多的第1-3天,伴隨適量血塊小于硬幣大小也屬正常范疇。觀察月經顏色需結合周期規律性、出血量及持續時間綜合判斷。
2. 需警惕的異常顏色變化:
若鮮紅色出血持續超過7天或單日用量超過8片衛生巾每片完全浸透,可能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病變有關。經血顏色異常發黑并伴隨明顯異味時,需考慮子宮內膜炎或內分泌紊亂。月經中期出現鮮紅色點滴出血,則需排查排卵期出血或宮頸病變。
保持經期衛生需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衛生用品,每2-3小時更換一次。避免劇烈運動和盆浴,每日溫水清潔外陰1-2次。飲食注意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記錄月經周期變化,包括顏色、量、持續時間等參數,發現異常及時進行婦科檢查。適度進行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