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子疼痛伴隨吞咽困難可能由急性咽炎、扁桃體炎、反流性咽喉炎、會厭炎或咽喉部腫瘤引起,癥狀按炎癥程度從輕到重排列。
1、急性咽炎:
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咽部黏膜急性炎癥,表現為咽干、灼熱感及吞咽疼痛。鏈球菌感染時可能出現白色滲出物,可伴有低熱。治療需區分病原體,細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則以對癥治療為主。
2、扁桃體炎:
腭扁桃體的化膿性炎癥常引發劇烈咽痛,吞咽時放射至耳部,伴高熱、下頜角淋巴結腫痛。查體可見扁桃體充血腫大,表面有黃白色膿點。嚴重者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反復發作建議耳鼻喉科評估手術指征。
3、反流性咽喉炎:
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黏膜,表現為晨起咽痛、聲嘶和慢性咳嗽,疼痛程度較炎癥輕但持續時間長。確診需結合24小時食管pH監測,治療需聯合奧美拉唑抑酸和生活方式調整,如睡前3小時禁食。
4、急性會厭炎:
會厭及周圍組織的急癥感染,特征為突發劇烈咽痛、流涎及呼吸困難,吞咽時疼痛顯著加重。這種耳鼻喉科急癥需立即靜脈使用頭孢噻肟聯合地塞米松,警惕氣道梗阻風險,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5、咽喉部腫瘤:
長期咽痛伴進行性吞咽困難需警惕惡性腫瘤,如喉癌下咽癌。早期可能僅表現為異物感,晚期出現血痰、聲嘶和頸部腫塊。確診依賴喉鏡活檢,治療根據分期選擇手術切除或放化療。
建議發病期間保持每日2000毫升溫水攝入,避免過熱或辛辣飲食。用生理鹽水漱口每日4-6次可緩解炎癥,室溫控制在22-24℃為宜。若疼痛持續超過72小時伴發熱、呼吸困難或頸部僵硬,需急診排除嚴重感染。恢復期可適量食用百合、銀耳等潤喉食材,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攝入量。戒煙酒并保持口腔衛生是預防復發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