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損傷、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過度活動癥、泌尿系統感染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年齡增長或長期腹壓增高導致盆底支持結構薄弱,凱格爾運動可增強肌力,每日3組收縮練習能改善控尿能力。避免提重物及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壓行為。
2、妊娠分娩損傷:胎兒經陰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經肌肉損傷,產后42天起進行生物反饋治療聯合電刺激,堅持3個月可使60%患者癥狀改善。順產女性建議產后常規篩查盆底功能。
3、雌激素缺乏:絕經后泌尿生殖道萎縮降低尿道閉合壓,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增加黏膜厚度。大豆異黃酮等植物雌激素需持續補充6個月見效。
4、膀胱過度活動:逼尿肌不穩定收縮導致急迫性尿失禁,M受體拮抗劑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可減少排尿次數。膀胱訓練每2小時定時排尿,逐漸延長間隔至3-4小時。
5、感染因素:急性膀胱炎引發尿頻尿急,大腸桿菌感染需口服磷霉素、呋喃妥因。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病,飲水保持每日1500ml以上沖刷尿路。
尿失禁患者應控制咖啡因攝入,每日飲水均勻分配,肥胖者減輕體重5%-10%可降低腹壓。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優于跑步,瑜伽中的船式、橋式可強化核心肌群。棉質內褲需每日更換,排尿后從前向后擦拭。記錄排尿日記包括漏尿時間、誘因和尿量,就診時提供更準確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