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混濁會危害視力。晶狀體混濁即白內障,是導致視力下降的常見原因,隨著混濁程度加重,視力會逐漸模糊甚至失明。
晶狀體位于眼球內部,負責將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當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導致混濁時,光線無法正常通過,成像質量下降。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輕微視物模糊或眩光敏感,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視物變形、顏色辨識度下降、夜間視力顯著減退等癥狀。若不及時干預,最終可能導致完全失明。
1、年齡相關性白內障:
多見于50歲以上人群,與晶狀體老化有關。初期表現為近視度數加深或老花減輕,需頻繁更換眼鏡。隨著核性混濁加重,會出現明顯的視力障礙,強光下尤為明顯。建議每年進行裂隙燈檢查,當矯正視力低于0.5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2、并發性白內障:
可能由糖尿病、葡萄膜炎等疾病引發。糖尿病患者晶狀體混濁進展較快,常伴有眼底病變。葡萄膜炎繼發的白內障需先控制炎癥,待病情穩定三個月后再評估手術時機。這類患者術后視力恢復程度取決于原發病控制情況。
日常需避免強光刺激,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E的深色蔬菜和藍莓等抗氧化食物。控制血糖血壓在正常范圍,戒煙限酒。適度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眼壓波動。術后患者應按醫囑使用眼藥水,避免揉眼和重體力勞動,定期復查眼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