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牙齦增生通常無法自愈,需要醫療干預才能改善癥狀。
1、病因與癥狀表現:
藥物性牙齦增生與長期服用特定藥物有關,常見于抗癲癇藥、免疫抑制劑或鈣通道阻滯劑等。牙齦組織因藥物影響發生纖維性增生,表現為牙齦紅腫、質地變硬、易出血,嚴重時可能覆蓋部分牙冠。增生程度與用藥時間、口腔衛生狀況及個體敏感性相關。早期可能僅表現為牙齦邊緣輕微增厚,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出現牙齒移位或咀嚼功能障礙。
2、臨床治療措施:
基礎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更換替代藥物。口腔科治療包括專業潔治清除菌斑結石,嚴重病例需接受牙齦成形術或牙齦切除術。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必要時短期應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期間需加強菌斑控制,使用軟毛牙刷及牙縫清潔工具,每3個月進行專業維護。
日常護理應堅持巴氏刷牙法,每日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潔鄰面。飲食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增加維生素C攝入促進牙齦修復。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復發跡象,吸煙者需戒煙以降低炎癥反應。合并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妊娠期患者應在產科與口腔科醫師共同監護下管理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