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低下可通過發育里程碑評估、認知功能測試、行為觀察、醫學檢查、遺傳代謝篩查等方式診斷。該癥狀可能與產前腦損傷、染色體異常、代謝障礙、圍產期缺氧、后天腦部疾病等因素有關。
1、發育評估:定期對照兒童發育里程碑是基礎篩查手段。0-3歲重點關注抬頭、翻身、獨坐、行走等大運動發育,以及抓握、對指等精細動作;語言發育需觀察咿呀學語、單詞表達、短句組合的時間節點。若連續兩個季度未達標準需警惕,但需排除個體差異因素。
2、認知測試:標準化智力量表是核心診斷依據。學齡前兒童適用格塞爾發育量表,評估適應行為、語言、社交能力;學齡兒童采用韋氏兒童智力量表,測試言語理解、工作記憶、加工速度等維度。測試需由專業心理師操作,智商低于70分且伴適應功能障礙可確診。
3、行為觀察:日常行為模式能提供重要線索。典型表現包括眼神交流減少、指令理解困難、注意力分散超過同齡水平;可能出現重復刻板行為或情緒調節障礙。建議記錄孩子在不同場景的互動表現,與幼兒園老師保持溝通獲取第三方觀察數據。
4、醫學檢查:器質性疾病排查不可或缺。頭部MRI可顯示腦結構異常如胼胝體發育不全;腦電圖排查癲癇樣放電;甲狀腺功能檢測排除甲減導致的呆小癥。必要時應進行血尿代謝篩查,檢測苯丙酮尿癥等遺傳代謝病。
5、基因檢測:染色體微陣列分析可診斷21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病,全外顯子測序有助于發現脆性X綜合征、雷特綜合征等單基因病。對于有家族史或伴特殊面容、多發畸形的患兒,遺傳診斷能明確25%以上的病因。
日常需保證均衡營養,重點補充DHA、鐵、鋅等腦發育關鍵營養素,避免高鉛食物接觸。設計結構化游戲訓練認知功能,如積木分類鍛煉空間思維,圖畫配對培養觀察力。建議每半年復查發育進度,建立兒科、康復科、心理科多學科隨訪體系,3歲前早期干預可顯著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