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可通過熱敷腹部、少量進食、服用藥物、調整姿勢、就醫檢查等方式緩解。胃疼通常由飲食不當、胃酸過多、胃痙攣、胃炎、胃潰瘍等原因引起。
1、熱敷腹部:
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于上腹部,溫度控制在40-50℃為宜,持續15-20分鐘。熱力能放松胃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受涼或胃痙攣引起的疼痛。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糖尿病患者需謹慎控制溫度。
2、少量進食:
選擇蘇打餅干、米粥、饅頭等低脂易消化食物,每次攝入50-100克。空腹狀態可能加重胃酸刺激,適量進食可中和胃酸,但需避免牛奶、咖啡等促胃酸分泌食物。進食后保持坐姿30分鐘,防止反流。
3、服用藥物:
鋁碳酸鎂可快速中和胃酸,山莨菪堿能解除平滑肌痙攣,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藥物需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長期服用抑酸劑掩蓋病情。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適合餐前服用。
4、調整姿勢:
采用膝蓋微屈的左側臥位,減輕胃部壓力。避免平躺或彎腰動作,坐立時用枕頭支撐腰背部。深呼吸練習配合緩慢腹式呼吸,每分鐘6-8次,幫助放松膈肌和胃部肌肉群。
5、就醫檢查:
持續疼痛超過6小時、嘔血黑便、高熱癥狀需急診處理。胃鏡檢查能明確胃炎、潰瘍等病變,幽門螺桿菌檢測指導抗生素選擇。劇烈疼痛可能提示穿孔或梗阻,需排除胰腺炎等急腹癥。
胃疼緩解后應保持清淡飲食,選擇蒸煮烹調方式,避免辛辣、油炸及過酸食物。規律進食時間,每餐七分飽,餐后散步10分鐘促進消化。長期反復發作需排查壓力因素,通過冥想、瑜伽調節自主神經功能。戒煙限酒,慎用非甾體抗炎藥,40歲以上人群建議定期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