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組織損傷可通過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非甾體抗炎藥等方式治療。該損傷通常由運動創傷、關節退變、長期勞損、炎癥反應、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氨基葡萄糖:作為軟骨基質合成原料,能促進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生成。臨床常用鹽酸氨基葡萄糖、硫酸氨基葡萄糖等口服制劑,需連續服用2-3個月見效。配合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可增強療效。
2、硫酸軟骨素:通過補充軟骨素蛋白聚糖,改善關節潤滑功能。常與氨基葡萄糖聯用形成復合制劑,如維骨力、關節靈等品牌。長期使用需監測肝功能,胃腸道不適者建議餐后服用。
3、非甾體抗炎藥:適用于急性期腫脹疼痛控制,常用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連續使用不超過7-10天,消化道潰瘍患者需聯用質子泵抑制劑。局部涂抹扶他林軟膏可減少全身副作用。
4、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能提高滑液黏彈性,每周1次連續3-5次為療程。富血小板血漿PRP注射通過生長因子促進修復,需抽取自體血液離心制備。兩種方式均需嚴格無菌操作。
5、生物制劑:間充質干細胞移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通過分化成軟骨細胞實現組織再生。基因療法靶向調控SOX9等軟骨形成相關基因,目前尚未大規模應用。
軟骨損傷患者需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每日補充500mg維生素C和1500mg鈣質。采用冷熱交替敷法緩解癥狀,急性期冰敷每次15分鐘,慢性期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太極拳、瑜伽等柔韌性訓練可維持關節活動度,避免爬樓梯、深蹲等加重損傷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