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檢查中低回聲與高回聲均不能單獨作為判斷良惡性的絕對標準,需結合其他影像特征綜合評估。
1、回聲性質與組織特性的關系:
低回聲通常提示組織密度較低或含水量較高,常見于囊腫、脂肪瘤等良性病變,但某些惡性腫瘤如甲狀腺乳頭狀癌也可表現為低回聲。高回聲多反映組織致密或含鈣化成分,血管瘤、鈣化灶多為良性,但部分轉移性肝癌可能呈現高回聲。回聲強弱需結合邊界清晰度、血流信號、后方回聲衰減等特征綜合分析。
2、良惡性病變的鑒別要點:
惡性病變多表現為邊界模糊、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不均勻、伴微鈣化灶或豐富血流信號。良性病變通常邊界清晰、形態規則、回聲均勻。例如乳腺纖維腺瘤多為低回聲伴清晰包膜,而乳腺癌常為低回聲伴毛刺狀邊緣。超聲彈性成像、造影增強等新技術可進一步提高鑒別準確性。
發現異常回聲結節時,建議完善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或定期復查。日常需避免過度焦慮,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適量攝入富含抗氧化物質的新鮮蔬果,避免高脂高糖飲食。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超聲篩查,有家族史者需縮短復查間隔。運動方面可選擇游泳、快走等有氧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