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時膝蓋疼痛通常由動作錯誤、肌肉力量失衡、關節退變、炎癥反應或舊傷未愈等因素引起。
1、動作錯誤:
膝關節超過腳尖、膝蓋內扣或下蹲幅度過大等錯誤姿勢會導致髕骨壓力異常增加。正確動作應保持小腿與地面垂直,下蹲時臀部向后坐,膝蓋對準第二腳趾方向。長期錯誤姿勢可能引發髕股關節綜合征。
2、肌肉失衡:
股四頭肌外側頭過度發達而內側頭薄弱,或臀肌力量不足時,會造成髕骨軌跡偏移。建議加強臀中肌訓練如側臥抬腿,配合股內側頭激活練習,例如靠墻靜蹲時雙膝夾球。
3、關節退變:
中老年人群可能因軟骨磨損出現骨關節炎,深蹲時關節面摩擦加劇疼痛。早期表現為晨僵,活動后減輕但過度運動后加重。需通過低沖擊運動如游泳維持關節活動度。
4、滑膜炎癥:
髕下脂肪墊炎或滑膜炎患者在屈膝時會出現刺痛,可能伴隨關節腫脹。急性期需暫停深蹲,采用超聲波等物理治療。慢性期可嘗試直腿抬高訓練減輕髕腱負荷。
5、陳舊損傷:
半月板損傷或韌帶松弛病史者,深蹲可能誘發隱匿性疼痛。建議使用護膝提供支撐,避免全蹲姿勢。若疼痛持續需MRI檢查確認是否存在半月板撕裂。
日常應注意運動前充分熱身髖膝關節,選擇防滑運動鞋,控制深蹲深度在髖關節低于膝關節即可。體重超標者建議先通過橢圓機等器械減重再嘗試負重訓練。訓練后冰敷膝蓋15分鐘可預防炎癥反應,補充Omega-3脂肪酸和膠原蛋白有助于軟骨修復。若調整姿勢后疼痛持續2周以上,或出現關節彈響、交鎖癥狀,需及時就診骨科排查半月板損傷或軟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