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是長期高血壓導致視網膜血管損傷的眼底改變,典型表現包括視網膜動脈狹窄、火焰狀出血、棉絮斑、硬性滲出及視盤水腫。病變程度與血壓控制水平及病程密切相關。
1、動脈狹窄:視網膜小動脈普遍變細,走行僵直,分支角度銳利,呈銅絲或銀絲樣反光。血管壁增厚導致中央光反射增寬,動靜脈交叉處出現壓跡。控制血壓是改善血管痙攣的基礎措施。
2、火焰狀出血:淺層神經纖維層出血沿神經纖維走向分布,呈現火焰狀或放射狀紅色病灶。出血多位于后極部,與血管內皮細胞缺氧損傷有關。需監測血壓波動并避免劇烈運動。
3、棉絮斑: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血性梗死灶,表現為邊界模糊的灰白色絮狀斑塊。微循環閉塞導致軸漿運輸中斷形成細胞樣體。嚴格控制血壓可延緩缺血進展。
4、硬性滲出:脂蛋白滲出物在視網膜深層沉積,形成邊界清晰的黃色斑點,多呈環形排列于黃斑區。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血-視網膜屏障破壞。低鹽低脂飲食有助于減輕滲出。
5、視盤水腫:視神經乳頭邊界模糊隆起,伴隨靜脈迂曲擴張及周圍出血。顱內壓增高或局部灌注不足引發軸漿淤滯。需緊急降壓治療防止不可逆視神經損傷。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需定期進行眼底檢查,建議每日監測血壓并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飲食遵循DASH原則,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及低脂乳制品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戒煙限酒,避免攝入過咸食物及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睡眠保持7-8小時,采用側臥位減輕睡眠呼吸暫停風險。情緒管理可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壓力,每3-6個月復查眼底熒光造影評估血管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