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手術后第一次解大便可能出現輕微疼痛,屬于正常術后反應。
1、術后排便疼痛的原因:
肛裂手術會對肛門周圍組織造成創傷,術后局部存在炎癥反應和傷口水腫。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收縮牽拉創面,可能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痛感。手術方式不同對疼痛程度有影響,如開放式創面比閉合式更易受糞便刺激。麻醉效果消退后痛覺逐漸恢復,首次排便時痛感可能較明顯。
2、緩解疼痛的護理措施:
術后24小時內可冰敷肛門減少腫脹,后續改為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按醫囑服用緩瀉劑保持大便軟化,避免用力排便加重創傷。排便前使用肛門潤滑劑減少摩擦,便后及時清潔并用藥物濕敷創面。采用胸膝位或側臥位排便能降低肛門壓力,必要時口服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
3、需要警惕的異常情況:
若出現劇烈疼痛伴發熱需排除感染,持續出血超過48小時可能提示創面愈合不良。排便困難合并腹脹要考慮糞便嵌塞,肛門墜脹感突然加重需檢查是否形成血腫。創面分泌物增多伴異味時需評估是否存在線結反應或繼發感染。
術后早期建議選擇小米粥、蒸南瓜等低渣飲食,逐步增加燕麥、香蕉等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膩食物。恢復期可進行提肛鍛煉增強括約肌功能,但需避免久坐或劇烈運動。保持肛門清潔干燥,便后使用醫用棉片輕柔擦拭。術后2周內禁止騎自行車或重體力勞動,隨診時醫生會根據愈合情況調整康復方案。多數患者2-4周后排便疼痛明顯緩解,完全恢復需6-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