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可能是牙周炎的典型表現,需結合口腔檢查和影像學確診。
一、牙周炎的典型癥狀:
牙周炎早期表現為牙齦邊緣紅腫,刷牙或咬硬物時易出血,伴隨口臭。隨著炎癥進展,牙齦與牙齒分離形成牙周袋,牙槽骨逐漸吸收,出現牙齒松動、移位甚至脫落。部分患者可能對冷熱刺激敏感,咀嚼無力。若存在以上癥狀且持續兩周未緩解,需警惕牙周炎可能。
二、自我初步鑒別方法:
觀察牙齦顏色是否暗紅或紫紅,用干凈手指輕壓牙齦檢查有無溢膿。將牙線滑入牙縫時若阻力增大或帶出血跡,提示可能存在牙菌斑堆積。牙齒出現明顯縫隙或咬合不適時,往往已進入中晚期。需注意妊娠期激素變化或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也可能加重牙齦炎癥,需結合全身情況綜合判斷。
三、專業診斷標準:
牙周探診深度超過3毫米、附著喪失達到2毫米以上可確診。X線片能顯示牙槽骨吸收程度,分為水平型或垂直型骨吸收。醫生會評估菌斑指數、牙齦指數和出血指數,根據臨床附著喪失量分為輕度1-2毫米、中度3-4毫米和重度≥5毫米。需與單純牙齦炎鑒別,后者無牙周附著喪失和骨吸收。
日常護理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每半年進行專業潔治。控制吸煙、高血糖等危險因素,增加維生素C攝入。若確診牙周炎,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中重度患者可能需翻瓣手術或引導性組織再生術。定期復查監測牙周狀況,避免咀嚼過硬食物加重牙齒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