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發,各地均對原來防控措施實施了優化調整。那么,與陽性病例有過接觸,或處于高、中風險環境中的人群怎樣做好防護,怎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風險,便成為了大家的“共同關注”。
其實,防控政策的調整是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所做的管控措施層面的優化調整,這也是基于通過“綜合防控”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凸顯后而推行的優化措施。事實上,三年來新冠肺炎的“防”與“治”,中醫藥已逐步從幕后走入了臺前,發揮出獨特的優勢作用。
不久前,一篇刊發在國際期刊上的科研論文“連花清瘟膠囊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再次引發關注。該論文是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預防效果開展的真實世界研究。期間研究人員選取了1976例與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密切接觸的受試者,分為連花清瘟干預組(1101例)和對照組(875例)分別接受連花清瘟膠囊(一次4粒,一日3次),結果顯示連花清瘟干預組核酸檢測陽性率顯著低于對照組(0.27%vs.1.14%),同時用連花清瘟預防新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該研究通過新冠肺炎隔離觀察期一線試驗數據證實,密接人群預防應用連花清瘟可降低新冠肺炎陽性感染率達76%。
在醫學隔離觀察期間,試驗人員還發現了連花清瘟干預組的癥狀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尤其是能顯著降低發熱的發生率。
隨著連花清瘟療效不斷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認可,國際聲望也越來越高,發表在歐洲權威雜志Phytomedicine的“中藥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連花清瘟膠囊口服14天,可顯著提高新冠肺炎發熱、乏力、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率,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明顯改善肺部影像學病變,提高臨床治愈率,降低轉重癥比例。
尤其具有重要影響的是,在最新的一篇國際SCI論文《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有效性:一項隨機、對照多中心試驗》結果顯示,無癥狀感染者使用連花清瘟,治療組患者核酸轉陰時間相對對照組縮短近一半時間(7天),出現癥狀的比例下降47.5%,轉為輕型、普通型的比例下降51.4%,揭示出該藥對于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同樣有效。
基于連花清瘟針對新冠肺炎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可以降低核酸檢測陽性率;基于針對核酸陽性患者降低癥狀出現率;基于對無癥狀感染者縮短核酸轉陰時間和降低癥狀出現率;基于針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可以提高臨床治愈率、降低轉重型率等諸多優勢,按照《關于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第十三條中所提及,應重視新冠肺炎治療相關藥物儲備,重視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連花清瘟作為呼吸道病毒感染性公共衛生事件防治的代表性藥物,無疑應納入家庭藥箱貯備,無論對于突發性病毒感染,還是應對平時流行性感冒,特別是對于政策調整后的常態化防控以及應急處置,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