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銀屑病不會傳染。該病屬于慢性炎癥性皮膚病,與免疫系統異常相關,不存在病原體傳播途徑。
一、疾病特征與發病機制:
副銀屑病臨床表現為紅斑、鱗屑及斑塊,病理特征為表皮增生和真皮炎癥細胞浸潤。其發病與遺傳易感性、環境誘因及免疫調節紊亂有關,Th1/Th17細胞介導的炎癥反應起關鍵作用。患者常合并代謝綜合征或甲狀腺功能異常,需定期監測系統性疾病。
二、鑒別診斷與分型管理:
需與銀屑病、玫瑰糠疹等鑒別,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確診。小斑塊型副銀屑病預后較好,大斑塊型可能進展為蕈樣肉芽腫。治療采用窄譜UVB光療聯合潤膚劑,頑固病例可考慮甲氨蝶呤或阿維A等系統用藥,需警惕藥物肝毒性。
日常護理需避免搔抓刺激,沐浴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選擇無皂基清潔劑。飲食建議增加ω-3脂肪酸攝入,如亞麻籽油、深海魚類,限制高糖高脂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或騎自行車,有助于改善免疫調節。心理方面可通過正念訓練緩解焦慮,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定期皮膚科隨訪監測病情變化,合并系統性疾病時應多學科協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