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閉經主要表現為月經停止、潮熱盜汗、陰道干澀、情緒波動及骨質疏松。卵巢性閉經通常由卵巢功能衰退、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化療放療損傷、染色體異常等原因引起。
1、月經停止:
卵巢性閉經最顯著的癥狀是月經周期停止超過6個月。卵巢功能衰退導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無法周期性增生脫落。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現月經量減少或周期延長,逐漸發展為完全閉經。伴隨癥狀可能包括乳房萎縮、性欲減退等。
2、潮熱盜汗:
約75%患者會出現突發性面部潮紅、出汗,夜間癥狀加重。這與雌激素缺乏導致下丘腦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有關。潮熱發作時可伴有心悸、頭暈,每次持續1-5分鐘,每日發作次數從數次至數十次不等。
3、陰道干澀:
雌激素水平降低導致陰道黏膜變薄、分泌物減少,出現性交疼痛或瘙癢。陰道PH值升高易引發反復陰道炎。長期缺乏雌激素還可能引起尿道黏膜萎縮,表現為尿頻、尿急等泌尿系統癥狀。
4、情緒波動:
患者常出現焦慮、抑郁、失眠等情緒障礙。雌激素參與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調節,其水平下降會影響情緒中樞功能。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認知功能改變。
3、骨質疏松:
雌激素缺乏會加速骨量流失,閉經3年以上患者骨密度平均每年下降2-3%。早期可能無癥狀,后期易發生脊椎壓縮性骨折或髖部骨折。骨代謝指標檢查可見骨鈣素升高、β-膠原降解產物增加。
建議每日攝入1000-1200mg鈣質和800IU維生素D,可通過乳制品、深綠色蔬菜補充。每周進行3-5次負重運動如快走、跳舞,每次30分鐘以上有助于維持骨密度。避免吸煙飲酒,控制咖啡因攝入。定期監測骨密度,出現嚴重潮熱或情緒障礙時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激素替代治療。保持規律作息,練習正念減壓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