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流清水樣涕可通過生理鹽水沖洗、抗組胺藥物使用、遠離過敏原、熱蒸汽吸入、鼻腔按摩等方式緩解,通常由過敏性鼻炎、病毒性感冒、血管運動性鼻炎、冷空氣刺激、鼻竇炎等原因引起。
1、生理護理:
每日用37℃生理鹽水鼻腔沖洗2-3次,可清除鼻腔分泌物及過敏原。配合熱毛巾敷鼻梁10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用力擤鼻,防止引發中耳炎。
2、藥物干預: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可緩解過敏癥狀,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減輕黏膜水腫。病毒性感冒時連花清瘟膠囊有助于改善癥狀。用藥需遵醫囑,避免長期使用減充血劑。
3、環境控制:
定期更換床單被罩,使用空氣凈化器降低塵螨濃度。花粉季節減少外出,外出時佩戴納米防護口罩。保持室內濕度40%-60%,避免空調直吹。
4、過敏因素:
過敏性鼻炎可能與遺傳體質、Th2免疫應答過度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陣發性噴嚏、鼻癢、眼結膜充血等癥狀。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可明確過敏原。
5、感染因素:
急性鼻竇炎可能與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病原體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黃膿涕、面部脹痛、嗅覺減退等癥狀。鼻內鏡可見中鼻道膿性分泌物。
飲食宜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西蘭花,補充鋅元素增強免疫力。每天快走30分鐘改善鼻腔血液循環,練習腹式呼吸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癥狀持續2周以上或伴發熱頭痛時需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腦脊液鼻漏等嚴重情況。冬季外出前用凡士林涂抹鼻前庭,減少冷空氣直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