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通常不會傳染給他人。毛囊炎主要由細菌、真菌感染或物理化學刺激引起,多數情況下不具備人際傳播的特性。
細菌性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表現為紅腫丘疹或膿皰。此類毛囊炎通常因皮膚屏障受損或局部衛生不良導致,病灶接觸他人健康皮膚時,若對方無皮膚破損或免疫力正常,一般不會發生傳染。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可降低繼發感染風險。
真菌性毛囊炎:
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可能引起胸背部密集小丘疹。真菌雖可通過共用毛巾等物品間接傳播,但健康人群皮膚微生態平衡時極少被傳染。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者需警惕真菌過度繁殖,建議單獨使用洗浴用品并定期消毒。
特殊注意事項: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化療后人群,接觸病原體后感染風險略高于常人。護理此類患者后應徹底洗手,避免共用剃須刀等可能造成皮膚微小創傷的物品。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場所需注意器械清潔,濕熱環境可能增加病原體存活時間。
毛囊炎患者日常應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適度補充維生素A、鋅等營養素有助于皮膚修復,可食用胡蘿卜、深海魚等食物。癥狀持續加重或伴隨發熱時需及時就醫,必要時進行膿液培養以明確病原體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