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塊指盆腔內出現的異常腫塊,可能由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輸卵管積水、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卵巢內充滿液體的囊狀結構,多為生理性囊腫如黃體囊腫,通常在月經周期中自行消退。病理性囊腫如畸胎瘤或漿液性囊腺瘤可能與激素失衡或遺傳因素有關,表現為下腹墜脹、月經紊亂。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小型無癥狀囊腫需定期觀察,較大囊腫需腹腔鏡手術切除。
2、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雌激素水平過高是主要誘因。肌瘤可能引起經量增多、尿頻或便秘,黏膜下肌瘤易導致不孕。核磁共振可評估肌瘤位置和大小,無癥狀者無需治療,癥狀明顯者可選擇米非司酮等藥物或子宮動脈栓塞術。
3、輸卵管積水:
輸卵管積水多因盆腔感染或子宮內膜異位導致輸卵管阻塞,液體潴留形成囊性擴張。患者常伴有慢性盆腔痛和不孕史,超聲顯示臘腸樣無回聲區。治療需腹腔鏡下輸卵管造口術或切除術,合并感染時需聯用頭孢曲松和多西環素抗感染。
4、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組織異位生長在卵巢或盆腔腹膜,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腫。痛經進行性加重和性交痛是典型癥狀,CA125檢測和腹腔鏡可確診。輕癥可用布洛芬緩解疼痛,中重度需GnRH-a類藥物抑制卵巢功能,囊腫較大者需囊腫剔除術。
5、盆腔炎性疾病:
淋球菌或衣原體感染引發輸卵管卵巢膿腫,急性期表現為發熱、膿性白帶。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升高,盆腔CT可見混雜密度包塊。治療需靜脈注射頭孢西丁聯合多西環素,膿腫直徑>5cm需穿刺引流,慢性盆腔痛者可配合盆底康復治療。
日常需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經期性生活,每年進行婦科超聲和HPV篩查。飲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攝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出現持續腹痛、異常陰道出血或排尿困難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卵巢囊腫蒂扭轉等急腹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