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在中醫理論中可能由血熱內蘊、血虛風燥、濕熱蘊結、肝腎不足、情志失調等原因引起。
1、血熱內蘊:
血熱內蘊是銀屑病常見證型,多因外感風熱或過食辛辣導致血分郁熱。患者皮膚出現鮮紅斑塊,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伴有灼熱感。治療需清熱涼血,常用中藥包括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等,配合刺絡拔罐可增強療效。
2、血虛風燥:
病程遷延易致陰血耗傷,表現為皮膚干燥脫屑、基底淡紅、瘙癢夜間加重。此證型多見于中老年患者,與精血虧虛相關。治療宜養血潤燥,可選用當歸、熟地黃、雞血藤等藥物,外涂黃連膏可緩解癥狀。
3、濕熱蘊結:
長期居住潮濕環境或脾失健運會導致濕熱毒邪蘊結肌膚。皮損多呈暗紅色斑塊,鱗屑油膩厚著,好發于腋窩等皺褶部位。治療需清熱利濕,常用土茯苓、白鮮皮、苦參等藥物,配合三黃洗劑外敷。
4、肝腎不足:
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病傷腎可致肝腎陰虛,表現為皮損干燥皸裂、腰膝酸軟。此證型多伴隨甲板凹陷等指趾甲改變。治療需滋補肝腎,常用藥物有女貞子、旱蓮草、桑寄生,配合艾灸腎俞穴。
5、情志失調:
長期精神緊張或郁怒傷肝會導致氣機紊亂,誘發或加重皮損。這類患者常在情緒波動后出現新發皮疹,伴有胸悶脅痛。治療需疏肝解郁,選用柴胡、郁金、合歡皮等藥物,配合耳穴壓豆調理氣機。
銀屑病患者日常需避免羊肉等發物,適量食用薏苡仁、綠豆等清熱利濕食材;可選擇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護理時忌用堿性洗劑,沐浴后及時涂抹潤膚霜;皮損急性期需避免搔抓,合并關節癥狀者應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