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骨盆截肢后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假肢適配、心理調適、疼痛管理和并發癥預防。主要注意事項包括傷口清潔、康復訓練、營養支持、定期復查和社會適應。
1、傷口護理:
術后初期需保持殘端敷料干燥清潔,每日觀察有無滲液或紅腫。使用醫用生理鹽水消毒傷口周圍皮膚,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潔劑。若發現傷口裂開、流膿或持續發熱,需立即就醫。拆線前禁止盆浴,淋浴時用防水敷料保護。殘端愈合后每日按摩可減輕瘢痕粘連。
2、假肢適配:
術后6-8周殘端塑形穩定后可開始假肢評估。接受腔需精確匹配殘端形狀,初期每天佩戴不超過2小時逐步適應。假肢行走需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重心轉移訓練,配合助行器使用。定期調整接受腔壓力分布,避免皮膚磨損或血液循環障礙。
3、心理干預:
截肢后易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和體像障礙,建議加入病友互助團體。認知行為療法可改善負面情緒,家屬應避免過度保護性語言。通過正念冥想緩解幻肢痛焦慮,必要時在精神科醫生指導下使用抗抑郁藥物。
4、疼痛控制:
幻肢痛發生率約60-80%,可采用鏡像療法聯合加巴噴丁等藥物。殘端神經痛需排除神經瘤可能,超聲波治療可緩解局部粘連。避免長期依賴阿片類藥物,物理治療如經皮電刺激效果顯著。
5、并發癥預防:
每月測量殘端周長變化防止肌肉萎縮,坐位時用特制坐墊分散壓力。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糖預防感染,吸煙者必須戒煙改善微循環。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查,補充鈣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松。
半骨盆截肢后飲食需增加優質蛋白攝入,每日不少于1.5g/kg體重,選擇魚肉、豆制品等易消化來源。維生素C和鋅可促進傷口愈合,多吃獼猴桃、牡蠣等食物。康復期進行上肢力量訓練和核心肌群鍛煉,游泳和輪椅籃球是推薦運動。建議每3個月復查殘端狀態,假肢每2年需專業調整。社會適應方面可申請無障礙設施改造,保持正常社交活動有助于心理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