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靜脈輸注一般以5-7天為一個療程,實際療程時長受患者基礎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臨床指征、治療反應及并發癥風險等因素影響。
1、基礎疾病:
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可能需要延長至10-14天,而腎病綜合征患者通常5-7天即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需結合營養狀態調整,急性創傷或燒傷則根據滲出量動態評估。
2、血清白蛋白水平:
當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時需連續輸注,達到30g/L后可改為間歇維持。監測頻率建議每48小時復查,避免過量輸注導致血容量負荷過重。
3、臨床指征:
腹水或水腫患者需配合利尿劑使用,療程與癥狀緩解程度相關。嚴重感染時需持續至炎癥控制,術后低蛋白血癥通常3-5天即可糾正。
4、治療反應:
輸注后24小時內尿量增加、水腫減輕提示有效。若出現過敏反應或循環超負荷需立即調整方案,療效不佳時需排查蛋白丟失途徑。
5、并發癥風險:
心功能不全患者需縮短單次輸注時間,門靜脈高壓者警惕食管靜脈破裂風險。長期使用可能抑制自身白蛋白合成,療程超過2周需評估利弊。
治療期間需監測血壓、心率及肺部濕啰音,建議配合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清、乳清蛋白每日1.2-1.5g/kg體重。限制鈉鹽攝入可減輕水腫,臥床患者抬高下肢促進回流。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等容量負荷表現時需及時告知醫護,輸注后4小時內避免劇烈體位變動。合并糖尿病者需加強血糖監測,因白蛋白可能影響胰島素結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