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手術后需每3個月復查一次,持續2年后改為每6個月復查,5年后可每年復查。復查頻率根據術后病理分期、復發風險及個體恢復情況動態調整。
1、術后2年內高頻復查階段:
術后前兩年是復發高峰期,需每3個月進行婦科檢查、HPV檢測和陰道鏡評估。腫瘤標志物SCC-Ag檢測可輔助監測,盆腔MRI或CT建議每半年一次。此階段重點觀察陰道殘端愈合情況、淋巴結轉移跡象及遠處器官轉移征兆。合并高危因素者需縮短復查間隔。
2、術后3-5年中頻復查階段:
第三年起調整為每6個月復查,除常規婦科檢查外,需每年進行胸部CT排除肺轉移。出現異常陰道流血、骨盆疼痛或下肢水腫等癥狀需立即就診。此階段需持續監測HPV感染狀態,持續陽性者需加強陰道頂端細胞學檢查。
3、術后5年以上長期隨訪:
五年后復發風險顯著降低,建議每年進行婦科查體、HPV分型檢測及超聲檢查。絕經患者需關注骨質疏松預防,年輕患者需評估卵巢功能。長期隨訪需同步篩查乳腺癌、結直腸癌等二次原發腫瘤。
術后康復期需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八段錦、游泳等增強盆底肌力,飲食宜補充優質蛋白和含硒食物如海參、蘑菇,避免高脂飲食。心理疏導需貫穿全程,可參與病友互助小組。出現異常陰道排液、持續性腰骶痛或體重驟降需立即返院檢查。術后淋巴水腫患者需終身進行肢體護理,避免蚊蟲叮咬和皮膚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