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可能由多種疾病引起,主要包括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結核病、惡性腫瘤、慢性胃腸疾病、抑郁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艾滋病、慢性肝病以及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導致消瘦的常見原因之一,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導致葡萄糖無法被有效利用,身體轉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質供能。患者常伴有多飲、多尿、多食等癥狀。治療需通過飲食控制、運動干預及降糖藥物如二甲雙胍、格列美脲或胰島素替代治療。
2、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會加速新陳代謝,盡管食欲增加,但能量消耗過快導致體重下降。典型表現包括心悸、怕熱、手抖。治療包括抗甲狀腺藥物如甲巰咪唑、放射性碘治療或手術切除部分甲狀腺。
3、結核病:
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發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長期低熱、盜汗、咳嗽等癥狀伴隨營養消耗。患者需接受規范的抗結核治療如異煙肼、利福平聯合用藥,同時加強營養支持。
4、惡性腫瘤:
多種癌癥如胃癌、肺癌會導致惡病質,腫瘤細胞異常增殖消耗大量能量,并釋放炎癥因子抑制食欲。早期可能僅有體重減輕表現,需通過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活檢確診。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手段。
5、慢性胃腸疾病: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病影響營養吸收,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征也可能導致進食障礙。患者需調整飲食結構,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時使用柳氮磺吡啶等藥物控制炎癥。
除上述疾病外,長期心理壓力導致的神經性厭食、慢性感染、寄生蟲病等也可能引發消瘦。建議出現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半年內減輕10%以上時及時就醫,完善血液檢查、影像學及內分泌評估。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避免過度節食,規律監測體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