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上長紅色疙瘩可能由毛囊炎、濕疹、接觸性皮炎、股癬、尖銳濕疣等原因引起。
1、毛囊炎:
陰囊毛囊炎是細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癥,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局部衛生不良、出汗過多或衣物摩擦可能導致毛囊堵塞繼發感染。表現為紅色丘疹或膿皰,伴隨疼痛或瘙癢。保持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可緩解,嚴重時需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
2、濕疹:
陰囊濕疹屬于過敏性皮膚反應,與局部潮濕、過敏原刺激有關。典型癥狀為對稱分布的紅斑、丘疹伴劇烈瘙癢,可能滲出液體。需避免搔抓和熱水燙洗,穿著透氣棉質內褲,局部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乳膏。
3、接觸性皮炎:
接觸洗滌劑、安全套潤滑劑等化學物質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皮損邊界清晰,表現為紅斑、水腫或密集小丘疹,伴有灼熱感。消除致敏原后癥狀多自行消退,嚴重者可口服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緩解癥狀。
4、股癬:
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常見紅色環狀斑塊,邊緣隆起伴脫屑,向周圍擴散。溫暖潮濕環境易誘發,具有傳染性。需保持患處干燥,使用抗真菌藥物如特比萘芬乳膏,療程通常2-4周。
5、尖銳濕疣: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導致的性傳播疾病,表現為菜花樣或乳頭狀贅生物。具有潛伏期長、易復發的特點,需通過冷凍、激光或光動力療法清除疣體,同時提高免疫力預防復發。
日常需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避免久坐和劇烈運動后未及時清潔。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避免使用堿性肥皂。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若紅色疙瘩持續增大、破潰或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病因。合并真菌或病毒感染時,需嚴格遵醫囑完成全程治療以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