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牙齦息肉可能由乳牙齲壞、乳牙滯留、乳牙根尖周炎、遺傳因素、局部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充填治療、拔除滯留乳牙、根管治療、手術切除、消除刺激源等方式治療。
1、乳牙齲壞:齲齒導致的牙體缺損可能刺激牙齦組織異常增生。深齲未及時治療時,食物殘渣長期嵌塞會引發慢性炎癥反應,形成息肉樣組織。需通過去腐后樹脂充填或預成冠修復恢復牙體形態,消除刺激因素。
2、乳牙滯留:恒牙萌出受阻時,滯留乳牙的異常咬合可能反復摩擦牙齦。這種機械刺激可導致局部組織增生肥大,形成紅色質軟的息肉樣病變。拍攝X線片確認恒牙胚位置后,需及時拔除滯留乳牙。
3、乳牙根尖周炎:根尖區肉芽組織可能穿透骨皮質向牙齦方向生長,形成竇道或息肉。這種情況多伴有患牙叩痛、松動等癥狀。需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必要時配合根尖切除術消除病灶。
4、遺傳因素:某些遺傳綜合征如考登綜合征患者易發生多發性牙齦息肉。這類息肉具有復發傾向,可能與基因突變導致的結締組織異常增生有關。需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定期隨訪觀察。
5、局部刺激:不良修復體邊緣、正畸托槽等長期摩擦可導致創傷性牙齦息肉。去除刺激源后,多數息肉可自行消退。對于持續存在的病變,可采用電外科手術或激光切除。
日常應注意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兒童口腔,避免進食過硬過燙食物。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現齲齒或萌出異常,推薦每三個月進行一次專業潔治。增加維生素C攝入有助于維持牙齦健康,可適量食用獼猴桃、橙子等水果。出現牙齦出血、腫脹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病變范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