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傷性青光眼不會遺傳。該疾病由眼部外傷引發,與遺傳因素無關,屬于后天獲得性眼病。
外傷性青光眼的發生與眼球直接損傷密切相關。常見誘因包括眼球鈍挫傷、穿通傷或化學燒傷,這些外力作用可能導致房角結構損傷、晶狀體脫位或前房積血,繼而阻礙房水循環,造成眼壓升高。典型癥狀表現為受傷后視力模糊、眼脹頭痛、虹視現象,嚴重者可伴隨惡心嘔吐。臨床檢查可見角膜水腫、前房變淺等體征,眼壓測量值通常超過21毫米汞柱。
治療需根據損傷程度分層干預。輕度患者可采用降眼壓滴眼液控制病情,常用藥物包括前列腺素類衍生物、β受體阻滯劑和碳酸酐酶抑制劑。中重度患者若藥物控制不佳,需考慮手術治療,如房角分離術、小梁切除術或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術后需定期監測眼壓、視野及視神經變化,警惕繼發性視神經萎縮風險。
預防外傷性青光眼需加強職業防護和運動保護。從事高風險工種應佩戴防護面罩,運動時使用防沖擊護目鏡。日常避免揉眼等機械刺激,控制血壓血糖以減少血管脆性。建議每年進行眼科基礎檢查,有外傷史者需增加隨訪頻率至每3-6個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