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老化需警惕胎兒缺氧風險,日常需加強胎動監測、控制妊娠期高血壓、避免吸煙飲酒、定期超聲檢查、必要時醫療干預。
1、監測胎動:
胎盤功能減退可能影響胎兒供氧,孕婦需每日固定時間記錄胎動次數。正常胎動每小時3-5次,若2小時內少于10次或胎動模式突然改變,需立即就醫。可借助胎動記錄APP輔助觀察,避免主觀誤判。
2、血壓管理:
妊娠期高血壓會加速胎盤血管病變,每日早晚測量血壓并記錄。飲食采用低鈉高鉀原則,推薦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散步等低強度運動。血壓持續超過140/90mmHg需產科醫生評估用藥。
3、規避風險:
尼古丁和酒精會直接損傷胎盤絨毛結構,孕婦需嚴格戒煙并遠離二手煙環境。避免接觸染發劑、油漆等化學揮發物,居家保持通風。既往有胎盤早剝史者需限制劇烈活動。
4、超聲評估:
通過臍動脈血流S/D比值、胎盤鈣化分級等指標動態監測,孕晚期每2周檢查1次。三級鈣化伴血流阻力增高時,可能需提前終止妊娠。羊水過少AFI≤5cm是胎盤功能不良的重要信號。
5、醫療干預:
出現胎兒生長受限或胎心監護異常時,可能需住院給予低分子肝素改善血流,或使用硝苯地平緩解子宮胎盤灌注不足。孕34周后嚴重病例需考慮剖宮產,術中備好新生兒復蘇設備。
建議每日攝入200mgDHA促進胎盤血管新生,食用三文魚、亞麻籽等食物;選擇孕婦瑜伽等溫和運動改善循環;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增加胎盤血流量。孕28周后每周進行1次胎心監護,發現胎心率基線變異減少或晚期減速立即急診處理。保持會陰清潔預防感染,避免長時間仰臥位造成子宮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