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手術后大便出血屬于常見現象,多數情況下與創面未完全愈合有關。
1、術后短期出血:
術后1-2周內排便時少量滲血是正常恢復過程。手術創面在排便摩擦或結扎線脫落時可能出現血絲或點滴狀出血,通常無劇烈疼痛。此時需保持大便軟化,避免久蹲用力,便后可用溫水坐浴清潔。若出血呈鮮紅色且量少于月經,無需過度緊張。
2、異常出血需警惕:
若出血呈噴射狀、持續滴落或伴隨大量血塊,可能提示創面血管破裂。術后劇烈活動、便秘或感染可能導致此類情況,常伴隨肛門墜脹或發熱。高齡患者或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風險更高,需及時聯系醫生處理。術后2周以上仍有反復出血需排除創面愈合不良或肛裂等并發癥。
術后飲食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木耳等促進腸道蠕動,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及飲酒,減少肛門黏膜刺激。恢復期可進行提肛運動鍛煉括約肌功能,每次收縮保持5秒,每日3組每組10次。坐浴水溫控制在40℃以下,時間不超過15分鐘。觀察出血變化時需記錄出血頻率、顏色及排便性狀,復診時攜帶記錄供醫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