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濕熱可通過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類藥物調理,常用藥物包括黃連素片、藿香正氣丸、葛根芩連片。腸胃濕熱多與飲食不節、外感濕邪、脾胃虛弱等因素相關,癥狀常見腹脹、口苦、大便黏滯。
1、清熱燥濕:黃連素片含小檗堿成分,能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葛根芩連片含黃芩苷,可緩解濕熱型腹瀉。濕熱較重時配合車前草、蒲公英代茶飲。
2、芳香化濕:藿香正氣丸含廣藿香、紫蘇葉揮發油,能化解脾胃濕濁;暑濕季節可選用佩蘭、厚樸煎湯。伴有惡心嘔吐時加生姜片含服。
3、健脾滲濕:參苓白術散含茯苓、白術,適合長期脾虛濕盛者;山藥薏米粥可作食療輔佐。便溏明顯者用炒扁豆、芡實煮粥。
4、消食導滯:保和丸含山楂、神曲,適用于濕熱積滯型腹脹;萊菔子、雞內金研粉沖服助消化。舌苔厚膩者暫禁油膩甜食。
5、疏肝利膽:龍膽瀉肝丸含梔子、澤瀉,針對肝膽濕熱型口苦;茵陳蒿湯加減可利膽退黃。伴有脅痛者加郁金、金錢草。
日常需保持飲食清淡,多食冬瓜、赤小豆等利濕食材,避免生冷辛辣。適度練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動作,濕熱癥狀持續兩周未緩解需就醫排查慢性膽囊炎或腸道菌群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