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痹性斜視可通過眼位偏斜程度、眼球運動受限范圍、復視像分析、代償頭位檢查、神經影像學評估等方式診斷。
1、眼位偏斜:
使用角膜映光法或遮蓋法測量第一眼位和九個診斷眼位的斜視度,麻痹肌作用方向斜視度最大,Hess屏或Lancaster屏可量化偏斜角度。
2、眼球運動:
通過單眼運動檢查發現麻痹肌作用方向運動受限,被動牽拉試驗鑒別機械性限制與神經麻痹,掃視運動檢測可見麻痹肌支配方向的運動速度下降。
3、復視分析:
采用紅玻璃試驗繪制復視圖,麻痹性斜視特征為像距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分離,周邊視野像距最大,復視像呈同側性且隨注視方向改變。
4、代償頭位:
患者頭部向麻痹肌作用方向對側傾斜以減輕復視,下頜上抬或內收調整垂直斜視,Bielschowsky頭位傾斜試驗可鑒別上斜肌麻痹。
5、影像學評估:
頭顱MRI排查顱內動脈瘤、腫瘤或梗死等病因,高分辨率眼眶CT評估眶壁骨折或肌肉嵌頓,增強掃描可顯示動眼神經走行區病變。
診斷需結合棱鏡適應試驗評估斜視的代償狀態,動態視功能檢查記錄不同注視方向的融合范圍,對于急性發病者需監測血常規、血糖和甲狀腺功能等實驗室指標。日常建議進行眼球運動訓練改善代償頭位,避免過度用眼誘發視疲勞,突發復視或伴頭痛嘔吐需急診排除顱內病變。